“中国过冬八件套在欧洲被买爆”

每经记者 淡忠奎 程晓玲 每经编辑 杨欢

10月以来,中国随着北方较多省区气温下降,过冬冬季供暖启动在即。欧洲

在党的被买爆二十大新闻中心今日(10月17日)举行的首场记者招待会上,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中国副局长任京东表示,过冬目前北方地区陆续进入冬季供暖,欧洲正会同有关方面全力以赴做好准备,被买爆多措并举增强能源供应。中国

这也拉开新一轮城市能源保供大考的过冬序幕。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发布的欧洲《2021年中国城市建设状况公报》,2021年年末,被买爆全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106.03亿平方米,中国相比2012年增长一倍有余。过冬在全国31个省份中,欧洲仅有上海、浙江、福建等9个省份没有集中供热面积。

这些集中供热的采热源主要来自热电联产和各类燃煤、燃气锅炉,其中燃煤供热比重高达70—80%。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此前测算,2018年北方城镇供暖能耗为2.12亿吨标准煤、碳排放量约为5.5亿吨。根据集中供热面积的增速来看,煤炭消耗量也不容小觑。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韩文科告诉城叔,供暖系统用煤多是事实,像北方城市过去供暖基本都是用煤炭。近年来,也在推广清洁能源替代煤炭供暖,但是比例不高,煤炭仍然是北方供暖最主要的能源。

从数据上看,北方城市中,谁是供热面积第一城?又有哪些南方城市实现了集中供热?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面对新一轮能源大考,这些城市如何作答?

规模

从供热规模来看,山东和辽宁是无可争议的头部选手。2021年末,山东和辽宁的城市供热面积分别达到17.29亿平方米、14.05亿平方米,是全国唯二突破10亿平方米的省份。

相比2020年,山东增加1.36亿平方米,辽宁增加0.77亿平方米。倘若从管道长度考量,山东和辽宁则分别为8.81万公里、6.13万公里,分别排在全国第一、第三位。

从城市维度来看,供热规模的格局更富变化。在供热面积前十大城市中,沈阳、哈尔滨和西安处于前三位,供热面积分别为3.79亿平方米、3.51亿平方米和3.45亿平方米。相比两大东北城市,关中城市西安跻身前三多少令人有些意外。

紧随其后,济南、长春、青岛、大连、郑州、石家庄、太原等北方城市供热面积均在2亿平方米之上,与前述三城一同构成前供热面积前十城市。从另一层面来看,这些省会城市或经济强市的城区人口密度或经济密度更加集中,因而集中供热保障的范围更广。

从管道长度来看,青岛、石家庄、沈阳、济南、长春均突破1万公里,领跑北方城市。除此之外,大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大庆等城市管道里程也超过6000公里,较为亮眼。作为北方城市重要的民生工程,供暖设施是否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衡量着城市的基建水平。

近几年,有关南方供暖的消息不时登上热搜,一些处在南北分界线上的城市,更是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大家争论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凭什么你有我没有”。从数据来看,安徽蚌埠、淮北、亳州等,湖北的随州、孝感等城市均没有集中供热面积和管道里程。

此前曾有蚌埠网友留言咨询相关问题,当地住建部给出的回复是,“我市地处南北分界线,属非集中供暖地区,冬季气候变化较大。为满足市区居民冬季日益增长的采暖需求,在全市因地制宜的推进天然气分布式集中供暖、分户采暖的民生工程。”

但在陕西商洛、安康,湖北黄石、十堰等地处南方的城市却早已开始集中供暖。以十堰为例,其有三十多年供热(供暖)史,是目前南方地区唯一实现全市中心城区集中供暖、供热规模最大的城市。

但据当地报道,十堰市居民供暖是随着企业生产供热发展起来,不属于国家法定供暖区域,因此未能享受国家关于居民供暖相关政策支持。

从更大范围来看,全国只有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和重庆9个省(区、市)无集中供热面积。

能耗

过去十年,全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从51.84亿平方米增长至106.03亿平方米,增长超过一倍。

图片来源:《2021年中国城市建设状况公报》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有以北方城市为主的集中供暖面积不断扩大。与此同时,近年来关于南方供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就曾多次就加快启动南方供暖提出建议。

周洪宇介绍,调研结果显示,南方90%以上的城市家庭拥有分户取暖设备。此外,合肥、武汉、贵阳等城市已在部分城区实行集中供暖,南昌、襄阳、毕节等一批城市正在规划建设集中或区域式供暖工程。

在他看来,南方供暖既有必要性也有一定的可能性。为此,他曾先后提出“沿长江重新划定供暖分界线”“尽快启动南方供暖问题研究”“加快发展我国南方百城供暖市场”等相关建议。

不断上升的供暖市场需求,曾一度引发外界对能源问题的担忧。

去年10月,受“拉尼娜”现象影响,气象部门预测,冬季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偏低的概率较高。在当时,面对煤炭需求尤其是发电供热用煤需求旺盛,高峰时段局部地区供需偏紧的可能,国家发展改革委曾8天连发16文促进能源保供。

目前在我国北方地区,占比长期超过70%的燃煤仍是主力热源。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省份煤炭消费量来看,山东、河北、内蒙古等集中供暖面积较大的省份,其煤炭消费量也在全国排名靠前。

由此造成的碳排放量有多高?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测算,2018年我国建筑运行碳排放在21亿吨左右,约占全社会排放总量的20%。

其中,北方城镇供暖能耗为2.12亿吨标煤、碳排放量约为5.5亿吨,在建筑运行碳排放中的占比超过25%,在全社会碳排放总量中的占比超过5%。

另一方面,由于气候变化、建筑设施、供热设备和热调控手段落后等多种原因,传统供热系统中存在大量过量供热的情况,供热浪费问题严重。如何降低热量损耗、解决供热浪费问题,或将大幅提高节能减排成效的方式之一。

不久前,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文件提到,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可有力支撑和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标准体系。

在此背景下,供暖改造进一步提上日程。

转型

“过去主要使用煤炭供暖,更多是考虑到低成本、便利性等因素。而所谓清洁供暖,就是要用清洁能源去替代煤供暖,比如、生物质能、地热能等等。”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韩文科告诉城叔,扩大清洁供暖占比是目前的主攻方向。

近年来,地方试点也在陆续铺开——

自2017年天津等第一批12个试点城市入选,至今年4月25个项目被纳入“2022年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拟支持项目名单”,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分五批在88个城市先后展开。

来源:中国环境报
焦点
上一篇:拜登缺席APEC会议,美国对东盟为何忽冷忽热?
下一篇:基金产品的工具属性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