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Z世代精神消费支出更高

本报记者 裴昱 北京报道

作为一个独特且重要的中国消费群体,Z世代已成为国内消费的世神消下一个增长引擎,了解这个年轻群体的代精消费习惯和消费趋势显得越来越重要。

Z世代是费支指出生于1995~2009年的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出更中国Z世代人群约占中国总人口的中国五分之一。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神消Z世代,消费方式受到数字化发展的代精深刻影响。

全渠道购物

麦肯锡《2020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费支中低线城市消费新生代成为增长新引擎。出更经济增速放缓和生活成本上涨并没有影响他们的中国购买热情,他们对消费支出增长的世神消贡献超乎寻常。

1998年出生的代精李薇,是费支一名分析师,由于喜欢看日落,出更在生日前几天给自己购买了一台Mark III。“想用相机拍日落,拍拍生活,拍下有趣的瞬间。”她说。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陆飞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这一届年轻人,受过更好的教育、有着更好的收入,尽管工作时也一样拼尽全力,同时也注重随时随地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精神享受。”

“以前618等大促到来,都会买一些吃的、穿的或者日常用品,但是现在,我在家里添置了投影机、体感游戏机、VR眼镜等。”李薇说。她的消费理念不是个例,据京东消费情况显示,2021年Z世代用户购买家电销量占比增速超过20%,他们偏好购买功放、家庭影院等在内的视听影音类产品;一季度微单相机销量同比增长57%,VR眼镜增长55%,无线蓝牙耳机增长45%。

麦肯锡对近3000名18~54岁的中国消费者进行的调查显示,作为“网络原住民”,Z世代对改变生活、娱乐和工作方式的各种互联网新技术已司空见惯。相比其他国家,中国Z世代更习惯于全渠道购物。

以服装为例,近40%的中国Z世代消费者表示会去门店看实物,然后线上下单;其他国家/地区的Z世代中只有15%~30%会这么做。不过,只有不到20%的中国Z世代消费者会同时在渠道浏览服装。这表明线上和线下渠道在中国Z世代全渠道体验中发挥着不同作用。

影响Z世代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中,线上口碑占据重要位置。麦肯锡报告显示,一些线上评论,如淘宝、天猫或小红书上的产品体验文,以及亲朋好友在社交媒体上的评论,是影响中国不同世代消费者的重要信息源。在受访的所有世代中,逾3/4的人表示线上评论是影响其购买决策的三大因素之一。

精神消费支出更高

在信息爆炸时代,看电影、听音乐、看/听书成为当代年轻人最主要的精神消费。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与腾讯研究院、猫眼研究院、腾讯音乐数据研究院、阅文集团、喜马拉雅联合发起《当代年轻人“精神消费”现状调研》报告显示,从TGI指数看,尽管36~45岁人群的收入有着明显优势,但在月薪2万元以上的较高收入段内,28~35岁人群的实际比例已与上一代人非常接近,说明年轻一代的整体收入水平较上代有着显著的增长。

从每月精神消费的支出情况看,61%的人在精神层面的消费“不固定”,但在有固定支出的人群中,Z时代的支出金额甚至要高出28~35岁人群,而36~45岁人群经济条件更好,因此在大额支出上更具优势。

“与70后以及更早的世代相比,现在的中国年轻人已基本不愁吃穿,他们受过更好的教育、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对非物质层面的追求更高。”陆飞表示。

《当代年轻人“精神消费”现状调研》报告显示,Z世代在消遣、学习、文艺等方面的兴趣均高于其他年龄段。记者从喜马拉雅方面获悉,2022年,喜马拉雅睡前活跃用户收听高峰在21点~23点,10.9%的夜猫子0点后至凌晨2点还没睡觉。其中95后是典型夜猫子,63%的收听用户由Z世代、90后和80后组成,其中18~35岁用户占比41%。

“年轻人更擅长在碎片化时代寻找宝藏,他们嘴上说着躺平,其实是在更好地塑造自己。”一位大型互联网平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陆飞说,他们调查中发现,与传统认知不同的是,年轻人并不那么喜欢励志,却关注碳中和,中年人一边喜欢《人世间》,一边学习元宇宙。

京东图书的数据显示,相较于2021年第一季度,2022年第一季度年轻人购买碳中和相关书籍的数量同比增长12倍。25岁以下年龄段人群和36~45岁人群购买碳中和数据的热情增长最快。

这一趋势在麦肯锡的一份报告中也得已体现。麦肯锡亚太地区Z世代调查显示,整个亚太地区,Z世代表示关心可持续性问题。

此外,猫眼电影的数据显示,2021年电影市场的消费人群构成变化明显:随着00后步入成年,他们快速涌入电影市场,逐渐成为消费新生力量,带动市场观众整体结构年轻化。此外女性观影者在2021年有着一定的增幅。

“Z世代是目前数字化程度最高的一代,他们的消费主张也有鲜明特点,平台和品牌在考虑普遍性的同时,也要从独特性上准确把握这部分消费群体的特点。”前述平台内部人士称。

综合
上一篇:聚势启航,逐浪之巅!国信证券GTrade+私募服务品牌发布会即将开启
下一篇:A股明日风口:四部门印发《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