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为何是中国给世界最大的礼物?
来源:中国新闻社
作者:韩茂莉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在多元多彩的农业世界之中,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为何中国,有着独特的中国文明和历史,又在漫长历史中将自己的界最发明和贡献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礼物为人类世界作出巨大贡献。农业
世界是为何多元的,在多元世界中探寻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对世界的中国贡献,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研究中国,界最是礼物增强民族自信和国家认同的重要渠道。正如二里头遗址的农业发现解读了何以中国,发掘了让世界瞩目的为何中国遗产,也将中国的中国文明创造带向世界。
农业:中国给世界最大的界最礼物
回顾历史,中国在世界发展进程中,礼物一个最重要的贡献往往被社会忽略了,它就是农业。中国人有一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从距今一万多年前农作物驯化至今,这句俗话俨然变成了真理。直到今天,人们的生活始终没有离开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贡献。
世界三大农作物驯化地,中国就在其中。据考古学发掘和研究,距今一万多年前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钱塘江流域,那里的先民将野生水稻驯化为人工栽培水稻。从那时起,中国大地上驯化的水稻开始向全世界传播,进入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又走向世界。
据西方人统计,全世界约6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当然,中国大地上驯化的粮食作物不仅有水稻。在华北,我们看到与早期驯化的旱地作物谷子、黍子有关的遗址。位于河北省武安市的磁山文化遗址,距离今天至少有9000年。
中国北方驯化的旱地作物,不但支撑了中国历史前半部的发展,同样走向世界。一南一北最为著名的两大作物不仅被纳入世界文明体系,还加入了世界发展的进程。
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中,将农业革命作为人类历史三次浪潮中的第一次。以农业为主的这次浪潮,在人类历史上延续时间非常长,直到18世纪工业革命。其中,中国毫无疑问承担主角地位。
丝绸等物质文化也体现了中国为世界文明体系作出的贡献。中国通向世界的海陆两条丝绸之路的命名都源于西方人。陆上丝绸之路的命名来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海上丝绸之路的命名来自法国汉学家沙畹。他们以丝绸命名这两条道路,足可认定西方人对于中国从蚕的饲养到丝的制作等丝绸生产技艺进入世界的认同。
公元4世纪左右,日耳曼人、匈奴人等“蛮族”的入侵加剧了古罗马帝国的灭亡。最终,西罗马帝国于476年被日耳曼人所灭。读这段历史时我有一个疑问,当地中海文明已经发展到昌盛时期,为什么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德国人即日耳曼人,还被称为野蛮落后的“蛮族”?
地理学家将目光投向四大文明古国。
竺可桢曾说,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基本都起源于干旱的大河流域,包括古巴比伦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埃及的尼罗河、中国的黄河,乃至于印度的恒河。
为什么干旱的大河流域能够孕育文明?农业未出现之前,人类以渔猎采集为主。随着人口增加,干旱等地理环境制约着本地生产的动物、植物数量,满足不了人口增长的需求。
也许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类无意之中开始关注种子和所捕获猎物的成长。于是,农业开始在干旱的大河流域出现。伴随着工具的制造、水利的兴修,文明之光得以点燃。这种外部压力与文明孕育有直接关系,干旱的大河流域因而成为文明的摇篮。
至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何以变成了稻作文化的中心,也与环境有关,那是另一种环境压力。今天考古学界呈现的稻作遗址几乎都在靠山、靠丘陵的地方,当年的水乡泽国有大量的湖泊、河流、沼泽,真正的水边对那时的古人类而言,也许生存都是很困难的。
至于我们更熟悉的陶瓷。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到的“黑石号”沉船,其沉没地点距今天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并不远。沉船主人是阿拉伯人,但出水船货绝大多数都是地道的中国制造。
中国四大发明在世界文明进程之中具有何种价值?可以说,它们将中国带入到世界文化发展的系统之中。罗盘、指南针等技术,是关键性的航海硬件。15世纪晚期,地理大发现引导全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离开了中国的发明,所有船只不可能走向远洋。同时,中国印刷术也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世界文明进程中,尽管中国人不是地理发现者,但与中国有关的文明要素,却率先在地理大发现之前加入到世界大航海时代。
在多元多彩的世界之中,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独特的文明和历史,又在漫长历史中将自己的发明和贡献融入世界、影响世界,为人类世界作出巨大贡献。农业则是根本中的根本,是中国为世界作出的最杰出的贡献,是中国给世界最大的礼物。
东西方交流:在宏观也在细节
在国外任何一家博物馆,找到与中国有关的藏品并不稀罕。与中国有关的一切没有仅仅停留在中国,而会以各种渠道走向世界。
有一年,我在南美洲最南端,阿根廷火地岛乌斯怀亚的一个小餐厅看到了稻米。当时心里一动。这个稻米有可能来自亚洲别的国家,但一万多年前它驯化的初始地就在中国。我相信,如今走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只要端起一碗米饭,其初始驯化地都在中国。
还有一次,我到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的首府乌兰乌德参观博物馆,有一些文物与内蒙古中部桃红巴拉遗址发现的一批草原青铜器非常相似。这批草原青铜器是由中国传入乌兰乌德,还是由乌兰乌德传入中国的?
我也曾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皇家用品中看到中国瓷器;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高尔基故居里,展示了一件清朝女士上衣。这些足以说明,有关文物交流的细节,很多地方可见。
东西方之间的世界存在着不了解。如何让中国的文化走出去,把域外的文化请进来,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博物馆,无疑是东西文化交流很重要的命题。
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怎样包装,怎样选择?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女神像上,巨大的眼球颇引人注目,想必是眼睛上方的泥土和雕塑物脱落所致,而非原貌本来如此。类似于这样的文物展示、文化传播,至少需要避免国外民众产生误读。
我在希腊参观时买过当地的文物画册,这些画册在制作的过程中,会如实呈现古建筑的断壁残垣,并根据文物修复和考古复原,添加数层塑料薄膜,一层一层告诉观众什么时代它的原貌如何。最后覆盖的这一层,便是这些石质建筑神庙当初的全貌。
媒体是传播文化的工具。应以何种形式、何种态度将我们的文化介绍给国外,使其理解并认同?通过何种手段,能让我们中国的年轻人、我们的孩子乃至于所有中国人,都以中国文化而骄傲?这些值得我们思考。
东西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技术手段和构思十分重要。正如奥斯卡金像获奖影片会用很温馨的语调和情怀,去讲一个寻常的故事。在对外传播中国历史文化时,选择文物、包装文物、讲述中国故事也应有技巧。
作者简介:
韩茂莉,女,1955年4月出生于北京市,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历史农业地理、环境变迁与乡村社会地理。出版学术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获国家级精品课。2019年《中国历史地理》获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1年《中国历史地理》被教育部列入第一批国家一流课程。
原标题:《韩茂莉:农业为何是中国给世界最大的礼物?| 东西问》
(责任编辑:综合)
-
转自:贝壳财经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11月21日公布新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显示,1年期品种报3.65%,5年期以上品种报4.30%。这意味着LPR已连续3个月按兵不动。业内人士认为,本月LPR利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前三季度为247万亿元,同比增长3.5%本报记者 郭冀川日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物流运行稳步恢复,行 ...[详细]
-
四部门:受疫情影响基本生活面临困难的大学生等纳入临时救助范围
11月8日,民政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全文公布。记者从民政部获悉,《通知》 ...[详细]
-
建设银行发起设立住房租赁基金,助力发展长租房市场,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11月8日,在京举行住房租赁基金成立发布暨合作签约仪式,宣布建信住房租赁基金有限合伙)、建信住房租赁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与北京、重庆、湖北、成都、南京、广州、佛山等地签署子基金意向协议,以 ...[详细]
-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以猥亵为目的接近儿童的行为被称为“性引诱”。随着受害儿童越来越多,日本法务省目前正在考虑对这种行为定刑。日本《每日新闻》20日报道,来自目白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副教授、儿童性虐待专家斋 ...[详细]
-
今年的“双11”购物狂欢节已经拉开大幕。面对火热开售的“双11”,市市场监管委提醒广大市民,在购物时要保持头脑清醒,理性购物、防范套路、及时维权,并注意以下四点。首先,预定商品要稳住,提前规划防套路。 ...[详细]
-
来源:经济参考报早上8时,66岁的武志荣准时出现在辽宁孔雀表业集团)有限公司磨具车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几天,他带领团队争分夺秒,对公司的拳头产品——双陀飞轮10倍模型钟表的核心零部件精加工进行最后 ...[详细]
-
网友:张奶奶您好,男宝六个月十二天,纯母乳。满六个月后加了米粉,从五个月左右开始晚上睡觉不踏实,最严重时隔一个多小时醒来一次,有奶睡习惯,所以每次醒来不给奶就哭闹不止,担心他晚上睡不好影响生长发育,有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汇聚天下英才 共创美好未来。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温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